3.总图位置的选择
3.1.1 分散型控制系统中央控制室中有关总图位置选择的规定条款同样适用于常规仪表控制室。
3.1.2 常规仪表控制室的周围不应有可造成室内地面振幅为0.l mm(双振幅和频率为25Hz以上的连续性振源,否则,应采取防振措施。对于电动仪表,周围不应存在可造成中央控制室内磁场强度大于400A/m的持续性电磁干扰。
3.2 布 置 和 面 积
3.2.1 除控制室外,可根据需要设置UPS电源室、操作人员交接班室、仪表维修室、空调机室、消防间及卫生间等。
3.2.2 控制室仪表盘可按直线形、折线形、弧线形等布置。
3.2.3 根据需要可预留备用盘的位置。
3.2.4 采用框架式仪表盘时,盘前区与盘后区宜加以隔断。
3.2.5 控制室的长度应根据仪表盘的数量和布置形式确定。
3.2.6 控制室的进深,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有操作台时,不宜小于7.5m;
2 无操作台时,不宜小于6m;
3 大型控制室长度超过20m时,进深宜大于9m;小型控制室的进深可适当小。
3.2.7 盘后区的深度(盘后边缘至墙面的净距),框架式仪表盘和后开门的柜式仪表盘宜为1.5-2m;
通道式仪表盘宜为0.8-1.0m。当控制室较小,后墙又不布置设备时,通道式仪表盘可不留间距;盘后
区有辅助设备或其他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加大。
3.2.8 盘前区如设置操作台,操作台至仪表盘面距离宜为1.5-2.5m,至墙净距离宜为2-2.5m;如不设操作台,盘面至盘前区墙面净距离不应小于3.sm。
3. 3 建 筑 、 结 构 设 计 要 求
3.3.1 对于存在爆炸危险的炼油、石油化工、化纤等工艺装置,其控制室建筑物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联 合 装置的控制室建筑物应采用抗爆结构设计;
2 单 一 的工艺装置,根据存在的爆炸危险程度,控制室建筑物应采取相应的抗爆结构设计措施,如面向工艺装置一侧的墙采用防爆墙等。
3.3.2 控制室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3.3 控制室地面宜采用水磨石地面,控制室地面应高于室外地面300mm以上。当控制室位于可能散发相对密度大于0.75的可燃气体或可嫩蒸汽的装置区时,室内地面应高于室外地面600mm以上。
3.3.4 控制室墙面应平整、不积灰、易于清洁且不反光。
3.3.5 控制室应做吊顶。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吊 顶 距地面的净高宜为2.8m-3.3m;
2 为 敷 设风管、电缆、管线,吊顶层应留有足够的空间;
3 吊 顶 采用轻质石膏板或其它难燃烧体材料.其耐火极限不小于0.2 5h.
SH 3006一1999
3.3.6
3.3.7
1
2
3
4
5
6
7
8
3.3:8
1
2
3
3.3.9
大中型控制室仪表盘上方可做封顶,采用自然通风的控制室不宜做封顶。
控制室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控制室的门应满足使用、安全和易于清洁的要求;
控制室门的大小应根据所安装的设备的最大尺寸确定;
控制室的门应向外开启,宜采用双向弹簧门;
控制室的门应通向既无爆炸又无火灾危险的场所;
大中型控制室和位于多风沙、寒冷地区以及采用空气调节的控制室,应设置门斗;
控制室长度超过12m,应设置两个门;
盘前区通向盘后区的门,大中型控制室宜设两个,小型控制室宜设一个;
盘后区不宜设置直接通向室外的门。
控制室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非抗爆结构设计的控制室的窗应朝无爆炸、无火灾危险的方向设置;
采用空气设节的控制室,应采用金属窗,并有良好的气密性;
当仪表盘上部有封顶时,盘后区可设置高窗;无封顶时,盘后区不宜设置高窗,以避免眩光。
控制室的墙面、地面、项棚和封顶等的色彩应柔和明快。并与仪表盘和半模拟盘相协调
3.4 采光与照明
3.4.1
阳措施。
3.4.2
3.4.3
3.4.4
3 .4.5
天然采光时,仪表盘或操作台不应受阳光直接照射,人射光不应刺眼和产生眩光,否则应采取遮以天然采光为主的控制室,采光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1/5.人工照明的照度标准值,仪表盘盘面及操作台台面处不应小于3001x,盘后区不应小于2001x.
控制室应设置事故应急照明系统,事故照是的照度标准值宜为30--501x.
照明灯具宜采用荧光灯,灯具的布置宜为暗装、吸顶、格栅式。
3.5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3.5.1 控制室室内温度,冬季宜为18-20t,夏季宜为25-30r-;相对湿度宜为40%-70%.
3.5.2 下列情况宜设置空气调节设施:
1 以 电 子式仪表为主的大中型控制室;
2 夏 季 室外计算温度高于32℃或相对湿度大于80%,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
3 风 沙 或灰尘大的地区,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
3.6 进 线 方式 和 室 内 电 缆 敷 设
3.6.1 控制室的进线方式宜采用架空进线,当受条件限制或采用抗爆结构设计时,宜采用地沟进线。
1 电 缆 架空敷设时,穿墙或穿楼板的孔洞必须进行密封处理;
2 地 沟 进线时,电缆沟室内沟底标高应高于室外沟底标高300mm以上。人口处和墙孔洞必须进
行密封处理,室外沟底应有泄水设施。
3.6.2 室内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时对电源电缆应采取隔离措施。
3.7 安全保护
3.7.1
3.7.2
3.7.3
控制室内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必要时应能自动切断空调系统进风阀和空调装置电源。
控制室内应设置消防设施。
控制室可能出现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时,应设置相应的检测报警器。
SH 3006一1999
3. 8 通 讯
3.8.1 控制室可按需要设置电话,扩音对讲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