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危险废物处置工艺介绍 |
|
|
2009-9-4 发布 2009-12-1 执行
青岛市技术监督局
青岛市环境保护委员会
青岛市环保局
目 录
第一章、焚烧炉的结构
1、一燃室的结构及原理
2、旋转炉排的作用;
3、炉体回转机构
4、除渣机构
5、二次燃烧室
6、预热锅炉的结构原理
二、焚烧炉的基本性能
三、焚烧处理工艺流程
四、热解-燃烧的反应过程:
五、尾气净化工艺流程及除尘器的作用
六、讨论
七、小结
八、管理制度
九、消毒、卫生防疫
第一章、医疗垃圾焚烧处理工艺简介
简 介;
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的第一台焚烧炉是在2005年3月开始筹建,当年建成并投产。2005年7月28日开始点火启炉,经国家环保总局、山东省环保局、青岛市环保局等单位认可,开始承担全青岛市区域的医疗废物处置任务。
设备制作安装由深圳汉氏固体废物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承担,设备名称LXRF型立式旋转热解-气化焚烧炉。能力24t/d、燃烧效率大于等于99%、 减容量接近90%、残渣热灼减量可达5%以下。
一、焚烧炉的结构
焚烧炉主要由;旋转炉排型热解-气化炉(一然室)、热解气体燃烧室(二燃室)、预热锅炉、除酸塔、布袋除尘器、引风机、一、二次风机、除渣机、双棍加料器、炉排、燃油燃烧器、垂直料仓、碱液泵、冷却泵循环水系统、提升机、传送带等部分组成。
1、 一燃室的结构及原理
1)、一燃室是整个系统较为复杂的设备之一,它有炉盖、炉体及内部耐火材料、顶部水封、底部水封、旋转炉排、炉体回转机构等组成。炉盖和炉体内设计有水冷壁,以满足工作温度的要求。工作时通过转动的炉体实现入炉的废物均匀的分布在一燃室内部。旋转的炉体与炉盖之间使用特殊的双排水封槽密封,以保证炉内的负压和与外界空气的隔绝。
2)、循环水系统流程如图所示;
分水器(包)结构图
3)、一燃室水套结构原理
一燃室的水套部分为双层结构,夹层内充满冷却水,以防刚点炉时一燃室温度难以控制,造成过高的温度使炉壁材料产生过急膨胀,而减少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
4)、炉盖的结构;炉盖有水箱、下料口、烟道口、进出水口等部分。循环水流动,以降低温度延长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如图;
2、 旋转炉排的作用;
旋转炉排安装在旋转炉体的底部,通过传动装置缓慢旋转。其作用是;
1) 使炉内渣层及燃烧的废物做微微扰动,促进燃烧物料与空气的混合及增大透气性,确保底部渣层燃烧完全。
2) 通过炉排板与炉体侧壁的挤压,将经过燃烧后的结焦渣块,强力破碎为
100mm左右的小块排出。
3) 排渣;旋转的炉体底部燃尽的残渣,在旋转炉排的作用下排至炉底水封槽进行降温后有除渣机送出。
4) 布风;炉排顶部是一个塔形层面,通过层面的间隙使风室里的风均匀穿过进入炉内,起到助燃的作用。炉排的结构如图;
5) 炉体回转机构
由大直径回转轴承、回转齿轮、回转平台、回转减速电机组成。来实现炉体与炉盖的相对平稳旋转。
6) 除渣机构;由收灰漏斗、水封槽、链式除渣机组成。
7) 二次燃烧室结构及原理
主体为一筒形立式结构,内有耐火材料砌筑;设有烟气进口、二次风入口、燃烧器喷火口、烟气出口、沉积飞灰清理口。一燃室产生的高温混合烟气进入二燃室,在高温过氧状态下将有机气体燃尽,同时在二燃室筒体内旋风作用下,使部分灰尘得以沉降在燃烧室的底部
6、预热锅炉的结构原理
预热锅炉有上锅、下锅及吸收热能量的管束和锅炉附件等组成。其受热管束在上下锅中心之间用耐火材料浇注了一道隔墙,从而绕锅炉管束形成了一个“U”形烟道,使二燃室出口的(高温750-850c)烟气延此烟道使锅炉两侧管束受热。同时为烟气降温起到“急冷”的目的,使锅炉出口温度在260-280C左右。
二、焚烧炉的基本性能
采用热解汽化--焚烧法处理医疗垃圾,该系统主要包括:热解焚烧炉、二燃室、余热锅炉、脱酸塔、袋式除尘器、活性炭纤维吸附装置等。运行结果表明在一燃室700℃、二燃室1000---1200℃时,通过热解---焚烧、脱酸、除尘、活性炭吸附
等过程,尾气中CO、SO2、HCl、二恶英、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远低于排放标准。
医疗垃圾是指医院、诊所、卫生防疫、保健等与卫生医疗有关的单位中产生的废弃物总称,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传染性废弃物(病菌、病人用品)、病理性废弃物(手术切除物、人体组织、器官)、药物性废弃物(过期、淘汰、变质药品)、损伤性废弃物(针头、手术刀、玻璃器皿)、化学性废弃物(影像室的化学试剂、消毒剂、汞温度计、汞血压计)等,这些废弃物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与城市生活垃圾不同,虽然医疗垃圾总量较少,但其携带病菌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危害更大,其毒性是普通城市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直接威胁人身健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热解--< |
|
|
|
评论仅代表评论人个人看法,不表明博客主人及中国工控网同意其观点或其描述 共2条评论 共1页 第1页
|
评论人署名:修电器的 |
|
评论时间:2011/8/14 22:12:00 |
我要发表评论 |
|
评论人署名:电气者 |
|
评论时间:2012/12/19 13:50:00 |
我要发表评论 |
|
相关技术论坛: |
|
相关技术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