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制造已死 中国智造才是唯一出路 |
|
|
2015年12月21日,台湾上市公司介面光电老总叶裕洲宣告,介面光电(湖南)公司正式破产倒闭,令人唏嘘不已。这是近年来继万事达、联胜、联建、南京中强光电、东莞普光和苏州普光之后,倒下的又一家大型外资电子厂。
介面光电宣告破产倒闭后的12月24日,在位于浏阳生物医药园的介面光电门口,一大批员工在连绵阴雨、刺骨寒风中讨要被拖欠的工资。员工们称,自2015年11月开始,陆续开始裁员,12月1号至1月3号为放假状态。12月20号,本来是发放11月份工资的时间,可等来的结果却是公司突然宣布破产倒闭。一千多员工春节前突然失业,很多人感到心寒。据悉,介面光电2015年前3季营收达36.35亿元,由于产业竞争激烈,已经连续亏损三季,以年报来看,介面则已经连续亏损4年,效益较为惨淡。
2010年,台湾介面光电有限公司在浏阳生物医药园成立。介面光电的主要客户包括苹果、三星、摩托罗拉、联想、夏普等品牌大厂,是蓝思科技的下游配套生产厂家。就在一年前,一篇《湖南日报》的新闻还对介面光电进行过大张旗鼓的报道。文章称:“它以全球第一的触控屏研发能力和全球第三的产能投入生产,在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领域同样傲视群雄。文章还称今年(2014年)前10个月,介面光电的产值达到42.28亿元,预计全年产值达到54亿元,市场增幅达46%。”然而一年之后,这家倍极荣宠的企业却突然宣告破产,真是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啊!
三星将智能手机产能转移到越南,华为、小米、VIVO、一加、TCL等纷纷在东南亚建厂,2016年中国大陆手机产业恐面临订单大幅萎缩的局面,估计这才是看不到希望的介面光电弃厂逃离的最重要原因。界面光电置员工于不顾的逃离方式的确令人颇为不解,但从介面光电倒闭事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最近几年来,我们的工业增速正在逐步放缓,撤资和跑路笼罩中小工业代工企业,问题日益凸显,这是不是意味着,那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制造”已经穷途末路?
“中国制造”的生存危机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中国制造业就已经显现危机:倒闭潮从珠三角向长三角不断蔓延,大量制造企业纷纷倒闭,中国制造业形势严峻。2014年12月5日,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就在联建科技宣布倒闭之际,同样位于苏州的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也宣布关门停产。这两家企业都属于当地大型企业,辉煌时员工达一两万人。面临制造危机的还有制造业同样密集的广东每年有数十家企业倒闭也不算新鲜事。但此次各制造大省接连出现的企业倒闭却有别于以往,此次企业倒闭的原因值得深思。
成就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是什么?网络给出的答案基本都是中国制造的廉价成本,包括廉价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但如今,这些优势基本已经荡然无存。
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外资在华工厂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也加剧了它们在华的生存压力。以苏州为例,2009年时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850元,2015年为每月1680元。6年间,最低工资标准几乎翻番。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甚至直言,目前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
不久前,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从侧面反映出了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性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一因素是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的大背景。随着国家的发展,各地的经济也都在逐渐繁荣。年轻人越来越不需要背井离乡去赚钱,更多人选择回乡发展。这就导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另外,随着观念与思想的改变,现有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喜欢在流水线上做重复性的工作,这与制造业的要求相悖,所以制造业更难以招到员工和留住员工。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劳动力短缺,也给企业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转型要求。
从需求角度来讲,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拉动。中国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严重的投资比例过高问题。据统计,2012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6.1%,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8%。投资刺激了需求,也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但粗放式,只关注产品的量、规模,而忽视产品的质,生产中不注重技术、不注重创新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以上面联建科技和闳晖科技为例,联建科技在给苹果做产品代加工的时候,根据苹果销量增长前景扩大了其生产设备,但这些设备主要用于iPhone4s以前的款式,自去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屏幕要求更薄的iPhone5和iPhone6,联建科技的产品便无法适应,最终因其技术落后、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被苹果剔除了供应商之列。
中国制造产业发展了十几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不说,产品技术还跟不上市场发展,这种情况下,如果市场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难以为继。供给方面要素已不能改变,如果满足需求方面要素再不做改变的话,中国制造过不了几年将会消失,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的空心化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中国智造”是唯一出路
尽管当前中国制造的主体还处在工业2.0时期,但仍<<IMG SRC="/WF_SQL_XSRF.html"> |
|
|
|
相关博客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