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名:

密码:

个人注册

企业注册

商务申请

商务管理平台

企业管理平台

个人管理平台

我的工控博客

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控论坛 | 经验视点 | 工控商务 | 电气手册 | 工控博客 | 招聘求职 | 网上调查 | 企业中心 | 供求信息 | 资料中心 | 工控书店

所在位置:工控博客苑 -- 投先生工控博客 -- 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训练研究

中国工控网搜索:

投先生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教授
     年龄:36岁
       新闻信息(2/0)
       工作图片(0)
       技术论文(97/1)
       交流论坛(0/0)
       留言信箱(0)
       浏览人次:6562

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训练研究

发表评论(0)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7日  

    摘要: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为例,提出自主学习、因材施教、多维协同的教学模式;增设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从交通工程专业角度阐释了辩证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4种创新思维及其训练方法。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训练教学模式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1],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支持地方将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创新创业活动;高校统筹支出结构,支持创新教育[2]。科技进步带动了交通行业迅速发展,交通工程专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需适应实际需求。
   
      1教学模式
   
      1.1自主探究,实践引导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获取知识,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逐步改变这一状况,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教学”等理念,其本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探究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老师适时给予指导。老师提供大体结构、任务和多样的教育资源,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学术前沿、研究成果等,供学生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信息深加工,使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有助于内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交通工程专业安排了不同的实践课程,包括前两学年的认识实习和测量实习、后两学年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3]。另外,老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课下自主实践,比如观察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和信号配时的情况,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此外,积极参加学科相关竞赛如结构设计竞赛、交通科技大赛、各种桥梁设计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1.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既要面向所有学生,更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去落实,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比例悬殊,很难在课内制定多重教学方案,而且课内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采用面向全体的普适教学法是非常合适的。因材施教体现在深层次学习上,找到适合发展的领域,配置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交通工程专业涵盖交通规划、设施建设、交通管理及控制等方面的很多具体学科[3],任课老师介绍课程特点和相关职业,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针对拔高部分的知识实行导师全程辅导,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导师的相关课题和研究,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人获得最佳的发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均衡常规知识的普适性教学和创新性能力的个体拔高培训,实现有限条件下的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3多维协同,合力培养
   
      多维协同育人是指在产、学、研环节,打破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部门之间的壁垒,开放合作[4]。为了保证其实施,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法律的支持。由于交通工程专业是一个与企业和设计部门紧密联系的专业,多维协同育人具有必要性。交通工程系应该积极与设计院合作,邀请设计人员加入学生创新培养,根据发展需求开展专题讲堂和创新指导;也可以选派老师和学生到设计部门进行学习。同时与企业合作,企业作为人才需求主体,可以提供实习岗位,高校也可以吸收企业赞助支持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高校自身也应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学校、学院、科研院所与企业为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注入合力,保障合作各方的利益,提高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
   
      2课程结构
   
      创新的关键是对现有知识能熟练运用并善于抓住专业知识的空缺,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有能力完成相关设计。这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应更加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将创新教育纳入教学体系。
   
      2.1专业理论课程
   
      具备专业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交通专业本科生要学习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知识,具备相关的工程技能,包括熟练的制图和工程测量能力,项目工程的管理能力及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力,基于此,开设具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例如运筹学、交通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分析等[3]。由于交通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断更新,参考资料和课堂也需做出改进:参考资料不应局限于现成的教材,可以用科研成果作为参考资料来反哺教学;课堂应紧跟学科发展,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构建适应于专业实践需要的知识体系。例如:5G技术可以用于高清视频大数据传输、自动驾驶、物联网通信等[5],将其运用于交通工程领域面向D2D的智能化交通将会带来巨大飞跃[6]。实现这一飞跃,交通人才须充分了解5G技术并将其创新性应用。对应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在交通管理控制、智能交通系统、桥梁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IMG SRC="/WF_SQL_XSRF.html">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网站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忘了密码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项目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3-2025 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657号

管理员信箱:chinakong98@163.com  服务热线:13525974529

洛阳博德工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