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称重传感器的调试以及应用 |
|
|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即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们分别构成了信息技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是变频传感器,且置于系统的最前端。在一个现代自动检测系统中,如果没有传感器,就无法监测与控制表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种参量,也就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在现代技术中,传感器实际上是现代测试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
称重传感器被称为电子衡器中的心脏部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称重传感器制作的电子衡器也已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实现了对物料的快速、准确的称量。特别是随着微处理机的出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化的不断提高,称重传感器已成为过程控制中的一种必需的装置,从以前不能称重的大型罐、料斗等重量计测以及吊车秤、汽车秤等计测控制,到混合分配多种原料的配料系统、生产工艺中的自动检测和粉粒体进料量控制等,都应用了称重传感器。目前,称重传感器几乎运用到了所有的称重领域。在这里我以SCS全电子汽车衡为例谈谈称重传感器的现场使用和调试。
二、称重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1.系统构成
SCS全电子汽车衡主要由称重显示仪表、称重传感器、秤体等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秤体是被称物体与转换元件之间的机械传力复位系统,包括接受被称物体载荷的承载器、传力复位机构、限位装置等,他是汽车衡的主要承载部件,起到了承受物体重量的作用。秤台和传力机构负责将物体的重量准确的传递给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一次仪表)位于秤台和基础之间,将被称物体的重量按一定的函数关系转换为相应的毫伏级电信号,通过接线盒信号电缆输出到称重显示仪表(二次仪表)。经处理后仪表直接显示被称物体的重量数据。
2.工作原理
当称重物体或载重汽车停放在秤台上,载荷通过秤体将重量传递给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将重量转换为相应的mV级电信号。该信号经前置放大、滤波、A/D转换。由微处理器(单片机)对信号处理后,数字显示部位直接显示称重值。
三、现场使用和调试
根据长期在外现场调试的经验,以全电子汽车衡为例,我国称重传感器的现场使用和调试中主要存在下列几种情况:地基和秤体的处理,变频传感器选择,标定以及角差的调节,传感器的各类故障检测和排除,称重仪表的选择和故障检测等。
1.R60《称重传感器》国际建议
为了明确解决现场问题的目的,在这里有必要先了解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R60《称重传感器》国际建议。R60《称重传感器》国际建议将传感器分为四个准确度等级:A级、B级、C级、 D级。
确定准确度等级的传感器最大分度数以1000为单位表示。如:C3表示3000个分度数的C级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与其最大分度数和实际检定分度值有关。
2.地基和秤体的处理
SCS全电子汽车衡的基础结构分为无基坑和浅基坑两种,施工中应满足下列要求:基础设计符合《JJG668—90固定式电子衡检定规程》的要求;基础的地耐力不低于98KPa;基础必须挖到冻土层以下;有必要有排水沟道的必须修排水沟道。磅房内必须设置一根接地桩,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欧姆。
对于配置防浪涌保护装置的汽车衡和配置防爆装置的汽车衡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基础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提供的指标完成,否则将达不到防浪涌保护和防爆的要求。
从长期实际的秤体安装中我认为应注意的问题是安装限位螺栓和调整限位间隙。安装时必须做到限位间隙达到2~3mm,然后必须拧紧螺母。传感器的安装必须遵循传感器厂家提供的安装方法。安装好的秤台用水准仪检查是否水平。同时检查和校正秤台四周的间隙,使之达到安装要求。
3.传感器选择
称重传感器在选用时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实际的使用当中我们主要从下列几个因素考虑。另外,称重传感器的灵敏度、最大分度数、最小检定分度值等也是传感器选用中必须考虑的指标。
(1)使用环境
称重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将质量信号转换成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装置。用传感器首先要考虑传感器所处的实际工作环境,这点对于正确选用传感器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传感器能否正常工作以及它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乃至整个衡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般情况下,高温环境对传感器造成涂覆材料融化、焊点开化、弹性体内应力发生结构变化等问题;粉尘、潮湿对传感器造成短路的影响;在腐蚀性较高的环境下会造成传感器弹性体受损或产生短路现象;电磁场对传感器输出会产生干扰。相应的环境因素下我们必须选择对应的传感器才能满足必要的称重要求。
(2)传感器的数量和量程
传感器数量的选择是根据电子衡器的用途、秤体需要支撑的点数(支撑点数应根据秤体几何重心和实际重心重合的原则而确定)而定。一般来说秤体有几个支撑点就选用几只传感器。
变频传感器的量程选择可依据秤的最大称量值、选用传感器的个数、秤体自重、可产生的最大偏载及动载因素综合评价来决定。一般 |
|
|
|
相关博客新闻: |
|
相关技术论坛: |
|
相关风采图片: |
|
相关技术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