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名:

密码:

个人注册

企业注册

商务申请

商务管理平台

企业管理平台

个人管理平台

我的工控博客

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控论坛 | 经验视点 | 工控商务 | 电气手册 | 工控博客 | 招聘求职 | 网上调查 | 企业中心 | 供求信息 | 资料中心 | 工控书店

所在位置:工控论坛 -- 工业触摸屏论坛 -- 工业触摸屏论坛(非专题) -- 功能结构

中国工控网搜索:

 登陆:密码:  注册  密码

搜索:

工业触摸屏论坛(非专题)分类  

全部论题

功能结构

连接设备

软件操作

画面技巧

应用经验

发表人:HMI_MAN 发表时间:2009/5/3 8:43:00  

 

 本栏论题: 人机界面的技术发展史  [3114]

    1.1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
   
    人机交互技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它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回答问题等。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认知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有密切的联系。
   
    1946年:由指示灯和机械开关组成的操纵界面
    1980年代:由终端和键盘组成的字符界面
    1990年代:由多种输入设备和光栅图形显示设备构成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PC,工作站,WIMP(W-windows、I-icons、M-menu、P-pointing devices)界面,所见即所得
    21世纪: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1.2 人机交互的发展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就是人与机器的交互,本质上是指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或者可以理解为人与"含有计算机的机器"的交互。为了以下讨论方便,我们现把"计算机"和"含有计算机的机器",通称为计算机。人机交互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探讨如何使所设计的计算机能帮助人们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所需的任务。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但计算机仍然是一种工具,一种高级的工具,它是人脑,人手,人眼等的扩展,因此它仍然受到人的支配,控制,操纵和管理。在计算机所完成的任务中,有大量是人与计算机配合共同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与计算机需要进行相互间的通信,即所谓的人机交互。其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通信的硬,软件系统即为交互系统。
   
    交互系统通常包括计算机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信息及提示,以及人通过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有关信息,问题回答等。从计算机早期的面板开关,显示灯和穿孔纸带等交互装置,发展到今天的视线跟踪,语音识别,手势输入,感觉反馈等具有多种感知能力的交互装置。人机界面经历了手工操作,命令语言和图形用户界面(GUI)的三个阶段。
   
    人机交互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初创期(1929-1970)1959年美国学者B.Shackel从人在操纵计算机时如何才能减轻疲劳出发,提出了被认为是人机界面的第一篇文献的关于计算机控制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的论文。1960年,Liklider JCK首次提出"人机紧密共栖(Human-Computer Close Symbiosis)"的概念,被视为人机界面学的启蒙观点。196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了第一次人机系统国际大会,同年第一份专业杂志"国际人机研究(IJMMS)"创刊。可以说,1929年是人机界面学发展史的里程碑。
   
    奠基期(1970-1979)此时期出现了两件重要的事件:(1)从1970年到1973年出版了四本与计算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专著,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HCI研究中心:一个是英国的Loughbocough大学的HUSAT研究中心,另一个是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
   
    发展期(1980-1995)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六本专著,对最新的人机交互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人机交互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的架构。理论体系方面,从人机工程学独立出来,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的某些人文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范畴方面,从人机界面(人机接口)拓延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界面"一词被"人机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变成了"Interaction(交互)"。
   
    提高期 (1996-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高速处理芯片,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 Web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机交互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智能化交互,多模态(多通道)-多媒体交互,虚拟交互以及人机协同交互等方面,也就是放在"以人为在中心"的人机交互技术方面。
   
    交互的方式——人机交互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人通过人机界面向计算机输入指令,计算机经过处理后把输出结果呈现给用户。人和计算机之间的输入和输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交互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包括:数据交互、图像交互、语音交互、行为交互等。
   
    1.3 人机交互与人机界面的关系
   
    人机交互是指人与机器的交互,本质上是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或者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人机交互是指人与"含有计算机的机器"的交互。具体来说,人机交互用户与"含有计算机机器"之间的双向通信,以一定的符号和动作来实现,如击键,移动鼠标,显示屏幕上的符号/图形等。这个过程包括几个子过程:识别交互对象-理解交互对象-把握对象情态-信息适应与反馈等;而人机界面是指用户与"含有计算机的机器系统"之间的通信媒体或手段,是人机双向信息交互的支持软件和硬件。这里"界面"定义为通信的媒体或手段,它的物化体现是有关的支持软件和硬件,如带有鼠标的图形显示终端等。
   
    交互是人与机-环境作用关系/状况的一种描述。界面是人与机-环境发生交互关系的具体表达形式。交互是实现信息传达的情境刻画,而界面是实现交互的手段。在交互设计子系统中,交互是内容/灵魂,界面是形式/肉体;然而在大的产品设计系统中,交互和界面,都只是解决人机关系的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解决和满足人的需求。
   
    交互设计是从属于产品系统的,是对成功的产品设计的一种强有力的支持与完善。
   
    如果利用系统论的观点,交互设计是从属于产品设计系统的子系统。
   
    1.4 操作界面Operator Interfaces / 人机界面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人机界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机器互相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好的人机界面美观易懂、操作简单且具有引导功能,使用户感觉愉快、兴趣增强,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狭义的人机界面(Human Computer Interface)是计算机学科中最年青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两大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当前许多热门的计算机技术,如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多媒体系统等,同时也是吸收了语言学、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是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已经变成一种商品,可以装在人们的口袋里,用来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的办公业务和生活事务,自然的人机界面与和谐的人机环境已逐步变成信息世界关心的焦点,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人性化的用户界面更是计算机或者内藏计算机的各类装置赢得客户的重要品质。广大的软件研制人员和计算机用户愈为迫切地需要符合"简单、自然、友好、一致"原则的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的发展
    手工操作:最早的计算机采用
    命令通行无阻:DOS等操作系统采用
    图形用户界面:Windows系列采用
   
   
    人机界面的设计和开发在整个系统的研制中占40%~60%的比重。
    多媒体人机交互方式:
   
    输入
    键盘输入:传统方式
    鼠标输入: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输入方式
    手写输入:手写汉字识别,"平板电脑"
    语音输入
    触摸屏输入
    数字化仪输入:适用于CAD/CAM系统
    扫描输入:条形码、扫描仪、光电阅读器
    三维输入:数据手套、三维鼠标、力矩球等
    视觉输入:摄像设备。机器人的视觉
   
    输出
    显示终端输出:重要工具。
    声响输出:声波
    打印输出:标准输出设备之一
    三维输出:产生三维输出的设备有投影显示器、头盔显示器、电视眼境等
   
    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应用领域
    软件界面设计:多媒体化
    自然语言人机交互
    输入输出装置的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AM)
   
    现今的操作界面系统比以往的都要复杂,对他们所监控的处理过程提供更高精度的监视和控制。其功能可以从一个PLC终端到一个强大的处理平台。在它的基础形态中,界面可以做数据处理,并可以以任意一种方式发送信息给操作者,从文本信息到生动的图形。如今,由于技术的推进,应用规模也日益增大。虽然OI正被开发适应更多的需求,然而用户仍然不断地提出更多的要求。
   
    1.5 工业自动化人机界面发展模式概括:
   
    (一)狭长线设计
   
    Advantech自动化公司的 TPC-1260触摸式平板计算机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冷运行处理器在一个无风扇、狭长线设计中。该器件具有12.1-in. SVGA TFT LCD,耐久触摸屏,自由轴储存和一个Transmeta Crusoe 5400 处理器。它提供在板的128MB DRAM和一个紧凑的flash驱动器。该部件支持Windows XP/CE,具有一个保护等级为NEMA 4/IPC 65前面板AL-Mg腔体,使得它适合粗糙的环境。为了在轴自由度不是临界的地方应用,可以使用狭长型器件。
   
    UXGA分辨率显示器 Ann Arbor 技术公司的webLink21高功能工业计算机集成一个大的UXGA 21-in.显示器。模拟耐久性触摸屏具有NEMA4保护等级的铝制前斜面为标准型。主要特性包括:1.7 GHz Pentium 4处理器、DDR RAM (upgradable to 1 GB)、在板100/10 BaseT以太网端口、CD-ROM、4USB 端口、附加 6 开放式PCI 插槽。增强的RAM、DVD驱动器、附加USB端口和NEMA 4X 不锈钢斜面是其中的选项。
   
    (二)综合接受能力
   
    GE Fanuc公司推出的快速面板控制和清晰视觉解决方案合并带有Cimplicity机器编辑软件的QuickPanel系列触摸屏和Microsoft Windows CE操作系统。在单独平台上的包容能力提供增强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效能。触摸屏在一个合并有自动化软件的硬件平台上呈现灵活的、可扩展性能。Cimplicity机器编辑器——一个开放的、集成软件包,适合机器级编程、监控和数据捕获和故障监测——以推动应用软件的开发。
   
    (三)透明访问
   
    Omron电子公司S高级操作界面从单个屏幕上访问信息从PLC到远离的三个网络。信息可以从一个以太网网络、ControllerLink网络(Omron的专有网络),同时上行到两个串行端口。HMI特有4通道视频输入模块去显示来自视觉检测传感器的

以下是关于《人机界面的技术发展史》论题的回复(共3篇)

回复人:cn18show 

 回复时间:2009/9/25 20:02:00

支持(454) | 反对(446)

 

    大家知道“易展五周年庆 50万感恩回馈”的活动吗?就是这里:http://www.18show.cn/5/?m=189

回复人:张静波 

 回复时间:2011/5/31 0:45:00

支持(313) | 反对(556)

 

    学习了,不过感觉知道了这些也没什么用啊。

回复人:张静波 

 回复时间:2011/5/31 0:46:00

支持(457) | 反对(326)

 

    真有时间应该多操作一下,研究这些好像有点浪费时间。

如果要回复本栏论题,请首先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如果你已经是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成员,请直接登录。

·如果你还不是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成员,请首先注册,注册为免费!

注册名:

密  码:

           注册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忘记密码

关闭该窗口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项目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3-2025 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657号

管理员信箱:chinakong98@163.com  服务热线:13525974529

洛阳博德工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