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运煤机轴承位磨损、在线维修、碳纳米聚合物材料
转轮轴承位作为运煤机的核心部件之一,一旦出现磨损故障,将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本文将针对运煤机转轮轴承位磨损问题,从磨损参数、成因分析以及修复方案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为企业解决此类设备故障提供参考。
一、磨损参数清晰呈现,明确故障严重程度
要有效解决运煤机转轮轴承位磨损问题,首先需要准确掌握磨损的具体参数,这是制定修复方案的基础。经现场检测,该运煤机转轮轴承位磨损情况如下:
磨损的轴承位直径:Ø200mm,这一尺寸是轴承位的关键基础参数,直接影响轴承与轴的配合精度。
磨损宽度:达到 193mm,较宽的磨损范围意味着轴承位受磨损影响的区域较大,修复时需要覆盖的面积相应增加。
磨损深度:单边磨损深度在 0.05-0.1mm 之间,且局部存在沟槽。虽然单边磨损深度看似不大,但局部沟槽的存在会进一步破坏轴承与轴的配合面完整性,加剧设备运行时的不稳定性,若不及时修复,将对设备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二、深入剖析磨损成因,找准问题根源
明确磨损参数后,深入分析磨损成因至关重要,只有找准根源,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修复策略。结合运煤机转轮的运行特点以及传动轴加工图纸等相关信息,经过细致排查,得出该轴承位磨损的主要原因如下:
运煤机转轮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转速慢、负载大的特点,这使得轴承位成为主要的受力部件,需要承受巨大的负载压力。该轴承通过紧定套固定在轴上,然而,查看传动轴加工图纸发现,轴承位直径加工到负的尺寸,这一加工偏差直接导致轴承位与紧定套之间的配合抱紧量不足。
在设备长时间高负载运行的工况下,由于配合抱紧量不足,紧定套和轴之间的配合面无法实现稳定的固定,容易出现窜轴打滑的现象。这种窜轴打滑会导致紧定套与轴之间产生持续的摩擦,长期以往,轴的磨损程度会越来越严重,轴承与轴的配合精度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轴承失去应有的功效,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
三、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技术:八小时高效解决运煤机轴承位磨损难题
面对运煤机转轮轴承位磨损这一紧急故障,传统维修方法往往存在修复周期长、对设备损伤大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快速恢复生产的需求。而此次企业采用的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技术,凭借其高效、可靠的优势,仅用八小时就成功完成了修复工作,有效解决了设备故障,为企业减少了因设备停机带来的经济损失。具体步骤如下:
1、查看设备现场情况,制定修复工艺。擦拭油污固垢,清理表面;
2、测量尺寸,加工工装。工装做好后,空试工装确定工装是否适用,工装安装过程是否顺畅;
3、拆卸工装,打磨待修复表面;
4、无水乙醇清洗表面,涂抹脱模剂保护;
5、无水乙醇清理工装后,内涂一层脱模剂;
6、调和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SD7101H,调至材料均匀无色差;
7、涂覆材料在待修复表面,均匀无漏点;
8、安装工装;
9、回装轴承;修复完毕。
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技术在此次运煤机转轮轴承位磨损修复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不仅维修效率高,仅用八小时就完成了原本可能需要数天的修复工作,而且修复质量可靠,能够有效恢复轴承位的尺寸精度和配合性能,保障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这一技术为企业解决类似设备磨损故障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