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伤(scratch)是指玻璃表面的机械擦伤,在玻璃的上下表面都可能发生。
上表面划伤多为过渡辊台挡帘高度太低接触到玻璃板,或是挡帘下端积聚的SnO、Sn与玻璃接触所引起。外观一般为细小且连续的线状擦伤。
下表面划伤为连续性擦伤。锡槽出口唇砖部位有碎玻璃或耐火材料碎块,氧化锡浮渣太多,出口唇砖损坏,当出口玻璃板温度太高,以至于擦在上面时便出现擦伤。要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善,首先应清扫锡槽出口唇砖,加大锡液深度,降低出口玻璃板温度,或调整过渡辊水平高度。
由辊子(包括过渡辊和退火窑辊)带来的缺陷即辊印(英文roller imprints),主要是玻璃与辊子接触受压产生。如果辊子表面有凹凸不平,自然会将玻璃板压出刻痕。锡、锡的氧化物及其他浮渣、碎玻璃屑等如果被玻璃带带到辊子上,则会给玻璃造成印痕、划痕或锡渣斑。要避免这种缺陷,首先要避免浮渣的生成,做好锡槽密封,尤其是锡槽出口部位的密封,在"引头子"时提高保护气体的氢气含量到10%,尽可能使锡槽内没有氧的污染。在锡槽出口部位使用"扒渣机"(一种特殊用途的直线电机),经常清除锡槽出口浮渣,并使锡槽出口温度尽量较低。其次调整过渡辊及退火窑辊子的高度,使玻璃拉出锡槽时平均分布于辊子上,更换损坏、受污染或变形、偏心的辊子。再就是在过渡辊台或退火窑的前部玻璃底下施加SO2。不过,施加SO2虽然可以暂时解决问题,但是SO2易侵蚀棍子表面,并在棍子上产生沉积物,可能造成长期的问题。另外,如果施加SO2的部位过于靠前接近锡槽,有可能造成锡槽内出现严重的硫污染,给生产带来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