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名:

密码:

个人注册

企业注册

商务申请

商务管理平台

企业管理平台

个人管理平台

我的工控博客

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控论坛 | 经验视点 | 工控商务 | 电气手册 | 工控博客 | 招聘求职 | 网上调查 | 企业中心 | 供求信息 | 资料中心 | 工控书店

所在位置:工控论坛 -- 行业技术论坛 -- 玻璃论坛 -- 技术经验

中国工控网搜索:

 登陆:密码:  注册  密码

搜索:

发表人:jiluwei 发表时间:2011/1/8 10:59:00  

 

 本栏论题: 锡槽缺陷  [2948]

    在浮法玻璃成型中,玻璃液与耐火材料的主要接触部位是流道流槽。根据浮法玻璃特有的成型特点,成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固态夹杂物 成型部位的固态缺陷几乎都与锡和锡的化合物有关,根据锡价态和组成化合物元素的不同,缺陷分别以SnO、SnO2、SnS、Sn等形式分布在玻璃板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另外,还有上表面析晶。
   
    气泡缺陷 成型过程中形成的气泡缺陷,与熔化气泡所不同的是,该工序形成的气泡几乎都在玻璃板的表面,有的呈开口状。
   
    其他缺陷 光学变形、边部变形
   
    产生原因 来自锡槽前端的SnO和少量SnS气体在节流闸板区域周围形成冷凝物,在有氧气存在时进一步被氧化成为稳定的二氧化锡(SnO2),在节流闸板部位形成聚集物,当气氛发生变化或节流闸板升降时脱落到玻璃带的上表面,形成上表面缺陷
   
    解决措施 增加氮包氮气量,加大气封效果。保持闸板区周围和锡槽零段的密封。增加锡槽零段保护气体的流量,防止锡槽的挥发物回流到闸板区。定期对节流闸板进行清扫。保持闸板区的有效密封,减少SnO 、 SnS在节流闸板处的聚积。定期打开放散阀,置换锡槽污染气体。增加挡焰砖或门牙砖的密封效果。尽量降低冷却部压力。
   
    上表面杂质
    产生原因 锡槽的锡和渗入锡槽内的氧反应形成氧化亚锡(SnO),从玻璃体中还原出来的硫及锡槽引人的硫和锡形成硫化亚锡(SnS),二者以气体形态从锡液中挥发出来,在锡槽较冷的区域形成冷凝物,由于自身的重力和其他外力作用,滴落上在玻璃带,形成的上表面杂质缺陷
   
    处理 加强锡槽密封。增加槽内压力。提高保护气体的纯度和用量,增加槽内保护气体的压力,减少渗氧量。定期对锡槽进行高纯氮气加压吹扫,特别是穿有冷却水包位置
   
    上表面边部析晶
   
    外观和形貌特征上表面边部析晶位于玻璃的上表面,接近玻璃板的边缘(一般在光边之内),沿玻璃前进的方向,偶尔出现硅灰石析晶(形状为骸状析晶“线团状”,两头变形,中间有片连成线),因为处在边缘,一般不会对玻璃质量和产量造成损失。
   
    产生原因 流道边部、节流闸板上游、唇砖下边、定边砖边部等部位,可能存在滞留的玻璃液,由于长时间处于析晶温度而形成硅灰石析晶,当温度发生波动或拉引量变化时被玻璃带走。
   
    解决措施
    稳定熔化工艺,控制玻璃成分中的钙含量不超过设计成分允许的波动范围。处理事故时,用钩子从侧面处理唇砖处滞留的凉玻璃。检查流道温度,保证流道控制热电偶的准确度和固定热电偶插入深度,减少温度波动。
   
    下表面杂质
   
    沾锡
   
    外观和形貌特征在侧面光下观察,可看到沾在玻璃下表面的细小金属片或以箭头线状沿拉引方向出现,或呈一系列的片(或条)状沿拉引方向出现。显微镜下观察疵点为金属锡。
   
    产生原因 保护气体氮气不纯,或锡槽密封不好,使锡中含氧化亚锡。在锡槽出口端,玻璃带温度太高。
   
    解决措施 保持锡槽的密封,尤其是锡槽出口端的密封。经常打开直线电机,排除沿口下的锡灰。挑板时,或处理沿口锡灰时,要小心,减少锡灰落到1#辊子上。在生产许可时,尽量降低出口温度,减少沾锡。调整爬坡曲线,使各辊子压力均匀。对沾锡较严重的辊子降低,以减少辊子与玻璃带之间的接触压力
   
    辊道疵点 根据疵点的外观特征,辊道疵点可分为四大类
   
    无色辊道印痕 起源于退火窑热端的辊道,位于玻璃板的下表面,表现为很小的凹坑。疵点处的玻璃无擦伤,疵点内无其他物质,采用镀银法可以观察到这种缺陷
   
    锡渣点 位于玻璃板的下表面,有轻微的损伤或痕迹。疵点内有极少量的锡渣或其他物质。利用侧面光或镀银试验可观察到
   
    带裂痕的锡渣点 位于玻璃板的下表面,疵点处的玻璃表面有较重的损伤、裂痕或裂纹。一般可以说明,疵点是在比锡渣较冷的部位形成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尤其是在生产厚玻璃的时候,在退火窑热端的辊道上也会产生这样的疵点,疵点内有极少量的锡渣或其他物质。
   
    辊道锡点 位于玻璃板的下表面,呈非常小的金属锡粒,很轻地沾附在玻璃下表面,起源于辊道上的锡或锡的氧化物,沾到玻璃带上
   
    成型过程产生的气泡
   
    1.上表面小气泡
   
    位于玻璃的上表面,泡径一般小于0.1mm,用侧面光和镀银试验都可观察到,根据其产生的部位、原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氢气再沸泡
   
    新换闸板泡
   
    闸板气泡
   
    灰尘泡
   
    解决措施
   
    做好锡槽前端和调节闸板周围的密封。定期吹扫节流闸板,并用钩子处理前部。若确实判定气泡由调节闸板产生,应采取更换调节闸板的方法
   
    .流槽气泡
   
    该类泡一般周期性地出现在玻璃带边部,这是流料口损坏的先兆,因此应考虑中期更换该流槽。
   
    3. 流道底部气泡
   
    (1)外观和形貌特征 一部分泡位于玻璃带的下表面,一部分在中间。
   
    (2)产生原因 流道、唇砖的连接缝往玻璃体中渗气产生的气泡。在流道、唇砖上的玻璃液下部有污染物,特别是一些还原性的物质和玻璃液作用后形成的气泡。
   
    (3)解决措施 可以通过所产生气泡的气体成分来判别气泡是来自于槽底砖接

如果要回复本栏论题,请首先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如果你已经是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成员,请直接登录。

·如果你还不是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成员,请首先注册,注册为免费!

注册名:

密  码:

           注册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忘记密码

关闭该窗口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项目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3-2025 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657号

管理员信箱:chinakong98@163.com  服务热线:13525974529

洛阳博德工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