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达180条,比上年新增产能5000多万重量箱,平板玻璃总产量超过5亿重量箱。随着洛阳浮法工艺的不断推广和进步,国外技术的引进和消化,我国洛阳浮法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单窑熔化能力由最初的90t/d发展到现在1000t/d,玻璃板宽1300mm至5000mm,玻璃厚度0.7mm至25mm,玻璃颜色有无色、茶色、蓝色、绿色、灰色、褐色、粉红色,玻璃的功能由透光、透明、吸热、反射、自洁净、在线镀膜、超厚、超薄、超白等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玻璃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增加,平板玻璃结构逐步优化,加工玻璃由2001年15%提高到2007年的35%。
随着市场消费结构层次的升级,建筑、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加工玻璃提出更高的要求,浮法玻璃的质量水平也在提高。近几年新上的浮法玻璃生产线装备水平高,多数能生产优质浮法玻璃,所以我国优质浮法玻璃的比例也在提高,大约占总量的25%,能生产优质浮法玻璃的外资、合资浮法生产线由最初的8条增至20多条。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产品质量与2000年相比有了明显提高。
一、我国浮法玻璃产品总体质量不断提高得益于以下五个因素:
1.技术进步的因素。洛阳浮法技术的完善使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经过30多年的消化和吸收,工程技术人员在熔窑、锡槽、退火三大热工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尤其是在生产工艺制度的稳定控制、生产线各环节的衔接、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装备水平和配套能力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在管理软件及操作软件的开发应用方面也有显著提高。以洛阳浮法工艺为代表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20世纪的国际先进水平。
2.市场逐渐成熟的因素。随着我国玻璃等加工业的发展,未来市场的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对玻璃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建筑设计、汽车、家具等领域不断增加的需求,对玻璃产品的需求更注重产品质量,生产线的快速递增,市场激烈的竞争,使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生存靠的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在改造、革新、装备水平等方面投入很大,致使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3.提高原材料质量的因素。硅质原料是浮法玻璃生产的重要原料,占原料用量的60%左右,产品质量的好坏,硅质原料的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浮法玻璃硅质原料的质量如何控制就成为生产优质浮法玻璃的关键环节。因硅质原料生产过程不同,所以在质量指标的控制上差异也较大,进厂硅质原料质量指标与企业最终的质量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玻璃行业优质硅质原料的供应问题一直是影响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近几年不少企业在原料基地加大投入,建立了自己的硅质原料基地,有条件的还建了粉料均化库,原料基本实现了专业化、商品化,生产和供应为一体,有效的控制了硅质原料的质量,在选用耐火材料的材质方面做到与生产线设计相匹配,使玻璃熔窑和锡槽用耐火材料基本实现优质配套供应,产品外观缺陷如气泡、夹杂物等明显减少,合资企业1吨玻璃液中0.2mm以上的缺陷控制在10~80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好的企业一般控制在100~200个左右,差的企业就要多几倍;近几年无论是国家监督抽查还是日常委托,都还没有发现因可见光透射比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企业;板面沾锡、虹彩也明显减少。企业在检验方面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部分企业增加了X萤光光谱仪、电子扫描仪,能够及时快捷的测量出玻璃成分的波动及玻璃渗锡量的大小。通过测量数据,及时调控生产和锡槽工艺参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4.严格控制关键生产环节的因素。熔化温度、熔制时间对浮法玻璃成型是十分重要的,最终反映到产品的平整度。平整度差,光学变形入射角就低,光学变形入射角指标是反映浮法玻璃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光入射角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等级和用途。近几年,产品的光入射角普遍提高,如原国产线5mm以上的玻璃光入射角很难达到55°~60°,近几年多数企业5mm玻璃的光入射角最低能达到55°,最高可达到65°左右。薄玻璃的光入射角较前几年也有一定的提高,2002年之前我国能生产2mm、3mm的厂家很少,即使能生产出的产品光入射角一般也在40°左右,这几年该项指标提高的很快,都能达到50°~55°。
5.行业标准不断规范的因素。近几年国内浮法玻璃产品实物质量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原GB11614-1999已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现正在修订浮法玻璃标准,2007年年底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修订的浮法玻璃标准按六部委的精神,淘汰落后工艺,改为平板玻璃标准,以浮法玻璃的技术制定技术指标,外观质量要求比GB11614-1999更严,标准对微缺陷也作了相应的规定,修订后的标准对我国平板玻璃产品质量的提高将会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一条生产线设计投产后,工程人员不能有效跟踪产品质量,所以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查找原因。再设计时依然容易出现重复性的问题,这是工程设计人员致命的弱项,应当引起行业部门的重视。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