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热电阻及其测温原理 |  
|  |  
|  |  
| 
| 热电阻及其测温原理 
 在工业应用中,热电偶一般适用于测量500℃以上的较高温度。对于500℃以下的中、低温度,热电偶的输出的热电势很小,这对二次仪表的放大器、抗干扰措施等的要求就很高,否则难以实现精确测量;而且,在较低温区域,冷端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误差也非常突出。所以测量中、低温度一般使用热电阻温度测量仪表较为合适。
 
 
 Pt100热电阻  2-1
 
 
 
 
 PT100 热电阻     2-2
 
 
 
 
 
 
 
 
 
 一、 热电阻的测温原理
 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不同的是,热电阻是基于电阻的热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只要测量出感温热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温度。目前主要有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
 Rt=Rt0[1+α(t-t0)]
 式中,Rt为温度t时的阻值;
 Rt0为温度t0(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
 α为温度系数。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
 Rt=AeB/t
 式中Rt为温度为t时的阻值;
 A、B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金属热电阻一般适用于-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其特点是测量准确、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二、 工业上常用金属热电阻
 从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来看,大部分金属导体都有这个性质,但并不是都能用作测温热电阻,作为热电阻的金属材料一般要求:尽可能大而且稳定的温度系数、电阻率要大(在同样灵敏度下减小传感器的尺寸)、在使用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材料的复制性好、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要有间值函数关系(最好呈线性关系)。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热电阻材料是铂和铜:铂电阻精度高,适用于中性和氧化性介质,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非线性,温度越高电阻变化率越小;铜电阻在测温范围内电阻值和温度呈线性关系,温度线数大,适用于无腐蚀介质,超过150易被氧化。最常用的PT100  R0=100Ω,它的分度号为Pt100 .铜电阻有R0=50Ω,它的分度号为Cu50。其中Pt100的焦化厂应用最为广泛。
 三、热电阻的信号连接方式
 热电阻是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一次元件,通常需要把电阻信号通过引线传递到计算机DCS控制装置或者其它显示仪表上。工业用热电阻安装在生产现场,与控制室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热电阻的引线对测量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目前热电阻的引线主要有三种方式
 ○1二线制:在热电阻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来引出电阻信号的方式叫二线制:这种引线方法很简单,但由于连接导线必然存在引线电阻r,r大小与导线的材质和长度的因素有关,因此这种引线方式只适用于测量精度较低的场合
 ○2三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的一端连接一根引线,另一端连接两根引线的方式称为三线制,这种方式通常与电桥配套使用,可以较好的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最常用的引线电阻。
 ○3四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的方式称为四线制,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再通过另两根引线把U引至二次仪表。可见这种引线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线的电阻影响,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检测。
 四、热电阻的类型
 1)普通型热电阻
 
 
 从热电阻的测温原理可知,被测温度的变化是直接通过热电阻阻值的变化来测量的,因此,热电阻体的引出线等各种导线电阻的变化会给温度测量带来影响。
 铠装热电阻
 
 
 铠装热电阻1-1
 
 
 
 铠装热电阻  1-2
 
 铠装热电阻是由感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实体,它的外径一般为φ2--φ8mm,最小可达φmm。与普通型热电阻相比,它有下列优点:①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量滞后小;②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③能弯曲,便于安装④使用寿命长。
 端面热电阻
 
 
 
 端面热电阻3-1
 
 
 
 
 端面热电阻3-2
 
 端面热电阻感温元件由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绕制,紧贴在温度计端面。它与一般轴向热电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测端面的实际温度,适用于测量轴瓦和其他机件的端面温度。
 隔爆型热电阻
 
 
 隔爆型热电阻 4-1
 
 
 隔爆型热电阻 4-2
 
 隔爆型热电阻通过特殊结构的接线盒,把其外壳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因受到火花或电弧等影响而发生的爆炸局限在接线盒内,生产现场不会引超爆炸。隔爆型热电阻可用于Bla--B3c级区内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温度测量。
 
 
 |  |  
|  |  |  
|  评论仅代表评论人个人看法,不表明博客主人及中国工控网同意其观点或其描述 共3条评论  共1页  第1页  
 |  
| 
| 评论人署名:凯乐特 |  | 评论时间:2011/3/22 16:10:00 | 我要发表评论  |  |  
| 
| 评论人署名:修电器的 |  | 评论时间:2011/8/14 21:30:00 | 我要发表评论  |  |  
| 
| 评论人署名:高徐 |  | 评论时间:2012/3/8 17:33:00 | 我要发表评论  |  |  
| 
|  相关技术论坛: |  |  
| 
|  相关风采图片: |  |  
| 
|  相关技术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