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名:

密码:

个人注册

企业注册

商务申请

商务管理平台

企业管理平台

个人管理平台

我的工控博客

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控论坛 | 经验视点 | 工控商务 | 电气手册 | 工控博客 | 招聘求职 | 网上调查 | 企业中心 | 供求信息 | 资料中心 | 工控书店

所在位置:工控博客苑-- 工控小子-- 机器人工作能力提升的时代 人类还能去做什么?

中国工控网搜索:

张先生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其他
     年龄:42岁
       新闻信息(110/0)
       工作图片(0)
       技术论文(0/0)
       交流论坛(0/0)
       留言信箱(0)
       浏览人次:5279

机器人工作能力提升的时代 人类还能去做什么?

发表评论(0)    发布时间:2016年2月5日  

    OFweek机器人网讯:随着自动化的崛起和3D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纷纷鼓励企业将制造业务回迁。中国、孟加拉国等国家面临着极为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风险。
      近日,日本软银公司的机器人Pepper又受到了关注。软银公司在自家的手机商店对Pepper进行测试,让他们取代店里的员工来接待顾客。据软银介绍,这些机器人可以与消费者签订购买合同,甚至还有导购、经理、售后等具体分工。这听上去有些梦幻,但是预计三月底,我们就能真正体验到这种极具特色的机器人零售店了。
      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到机器人工作能力的提升,而这一消息也让很多人担心机器人真的会在未来抢走人类的饭碗。那么,这种担心是否是杞人忧天?机器人工作能力的提升又对我们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机器人工作能力日渐增强,未来或取代人类走上更多岗位
      近年来,机器人取代人类走上工作岗位是一个比较火热的话题。不过,很多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因为多数机器人都只会做一些流水线上的简单工作。但是,软银的机器人Pepper竟然能够向顾客推销手机,还能提供一条龙服务。这让很多人觉得“狼真的来了”,机器人在工作中真的会取代人类了。
      实际上,这种担心并非完全是杞人忧天。据花旗银行和牛津大学马丁学院联合发表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自动化的崛起和3D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纷纷鼓励企业将制造业务回迁。中国、孟加拉国等国家面临着极为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风险。
      其中,埃塞俄比亚有85%的工作岗位面临自动化的威胁,而中国和印度分别有77%和69%的工作岗位面临着被机器人剥夺的风险。 这组数据显示出了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是制造业,许多公司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机器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机器人不用发工资,也不用考虑任何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节省了金钱;
      机器人工作起来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不用休息,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
      机器人不会有情绪,就算给它们施加再大的压力,也不会像某代工厂的员工被逼到跳楼,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精力;
      机器人工作起来准确度极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
      机器人不存在工种局限性,只要设置好了程序,任何危险的、繁重的工作都能轻松胜任。
      除了机器人拥有的种种好处之外,各家企业对机器人青睐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招人难。尽管许多珠三角制造企业给出的待遇都是“月收入5千起,高级单身公寓,配有空调、WIFI、健身房”,但是依然招不到人。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苗圃表示:“我们在两个星期之内,我们要招2000人,这是非常难的,不是一下子能招得到。还不是钱的问题,我们待遇应该说不错的,无论从福利还是工资都不错”。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很多人不再背井离乡;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多90后表示:“不愿意做知识含量低的重复劳动”。
      对于这种现象,企业老板也看的比较透彻。唯美陶瓷董事长黄建平认为:“招工最难的工种是那些需要出体力的,比如说像搬运工,像包装工,这些工种的话,90后这些新的工人他们不太愿意从事这些重体力劳动,你给再多的钱他们也不愿意从事这一类型的工作”。
      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器人逐渐成为了制造业的主力,并且有向着更加高端复杂的工作进军的趋势。机器人取代人工,到底是在消灭人类还是在解放人类?在机器人工作能力提升的时代,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二、机器人可能会抢走人类饭碗,但也会促进人类进步
      其实,机器人取代人,并不是“将来”的问题,而是百年前就已经历过的历史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纺织业。
      大机器的出现使得人工需求量急剧缩减至原来的2%到5%,而效率的提高导致了剩余产品量的增加,直接提升了对外倾销的需求,这也是近代史上西方对我国进行侵略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一直以来,机器人取代人的说法就甚嚣尘上。虽然人们认为这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有外媒称,最近几年的科技突破,使机器人逐渐能够模仿人的思维。因此,机器人也拥有了从事知识性和服务性工作的能力,而不再只是局限于工厂流水线和事务性质的工作。
      此外,在大多数人看来,科技给他们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作岗位的减少。去年,《纽约时报》、CBS新闻频道和凯泽家族基金会联合对25岁到54岁年龄段的无业美国人进行了调查。在具备求职意愿的受访者中,有37%的人认为,他们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就是科技导致的机器换人。
     与美国相比,由于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速等问题,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可以预见,随着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岗位的范围逐渐扩大,许多从事最底层工作或是简单的脑力劳动工作的人将会面临着失业问题,也会让工作变得更加难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机器人抢了人的饭碗”这种想法,是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的作用。对于农业社会来说,土地的数量有限,养羊就不能种地,因<<IMG SRC="/WF_SQL_XSRF.html">
 

暂时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网站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忘了密码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项目     广告联系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3-2025 中国工控网(www.chinakong.com)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657号

管理员信箱:chinakong98@163.com  服务热线:13525974529

洛阳博德工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