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江南特有的那种绿意莹莹、糯软可口又清香温柔的青团子,真是让人眼馋!所谓杏花春雨江南,这个时候,嫣红粉白的杏花,欺霜妒雪的梨花,如霞似锦的海棠映染了一片片粉墙黛瓦,就在那苔痕斑驳的石板街上,你稍一停驻,总能发现有一个卖青团子的小摊,头裹青帕身罩春衫的水乡妹子,立在热气氤氲的笼屉边,面带微笑,炫耀
青团子是用江南特有的浆麦草或嫩艾叶挤出新鲜汁液染成的,最早为乡间扫墓祭奠用的供品。明代《七修类稿》中说: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寒食,指的是清明节前三天,家家熄炊,吃干粮或用生冷食物饱腹。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被大火烧死于山西绵山的晋国志士介之推的。从前在江南,想吃青团子,一般就是在清明前后可以吃到,纯粹是一节令食品,就像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一样。只是民间的节令祭品如今已经被当作一种风味美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尤其是初春时候,人们将品尝青团子诗意地叫作“尝春”,作为迎接春天的一种仪式了。也许那来自原野的浆麦草本身就极具春天的鲜香与清醇吧,也许那葱茏的绿意让人从中品尝到了春的希望与生机。
顺便提一下,其实北方人吃的寒食并不是青团,而是馓子,馓子又名为寒具,就是专门为寒食节准备的。似的用甜美的吴侬软语吆喝着:“青团子来哉,快来尝春!”低头望过去,那些紧拥在一起的一只只青团子,正幸福地躺在绿绿的箬叶上不愿起身呢。受不了那光鲜艳丽的绿的召唤,更抑制不住江南美食的诱惑,爽快地买上两只,夹出来,上面竟还滋滋地冒着密密的白色小泡泡。小姑娘用一干净绿苇叶包起来,托在手里,那样温暖莹润的青团子,就像托起了一曲宋词小令,托起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江南!尝一口,里面分明是包了豆沙芝麻掺了猪油的,似还有桂花的芬芳,边走边吃,再找一处石栏杆闲闲地坐下来,于杏花疏影里品品青团子香香甜甜的美味,感觉自己幸福得就是一个江南人啊。
相关推荐:泡菜的腌制方法 小布丁雪糕 清蒸鲤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