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气体用量在浮法生产中是非常关键的,好多缺陷都与此有关,用量太少更易产生,而用量太大又不经济(氢气用量太大也会产生扩散泡或重沸泡)。现在一般都倾向于大用量,设计一般也是凭经验,没有定量的计算。所以生产中的具体情况综合起来,应该可以获得一个比较适当的用量关系。不知是什么原因,好像大家对此都不太重视,还是希望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能把您的经验在此交流,共同进步。
550t/d 1050Nm3/h是不是太少,,550t/d 1050Nm3/h确实太少,槽压也很低,玻璃板缺陷多..保护气体用量要看生产线的具体情况而定,锡槽的结构、气密性不同用量也就不同,一般的标准都是保证槽压略高于大气压,且槽压稳定。保护气体中的氢气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玻璃质量。(550t,保护气1050,的确是有点少。) 现在的设计一般讲究用大气量的保护气体特别是N2气,槽压控制在30PA以上,1050不是一般的少,而是相当的少 )
是一般的少还是特别的少很难说,这主要要看锡槽的设计,能保证槽压略高于大气压就可以了,当然气量相对大一些对玻璃质量是有好处的。槽的操作就是密封、密封、在密封,其他没有什么。
这也是说,保护器用量在气体质量合格的情况下,越多越好,我所接触的锡槽500顿,一般在1500以上(混合器和纯氮气的合量),设计的量主要考虑的是生产成本,生产优质汽车玻璃一般量要大些。
刚档帘确实不错,不过用钢档帘还要看过渡滚台的设计水平,有些滚台设计在升温后变形厉害,造成档帘不成一条直线,玻璃板与档帘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密封质量下降。否则造成玻璃的划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