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轴承位磨损背景:
电机传动侧轴承与转子轴采用过盈配合设计,这一结构本应保障传动系统的稳定性,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多重因素叠加导致轴承位磨损问题频发。首先,转子轴本身的材质特性为磨损埋下隐患,加之多次更换轴承的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转子轴的尺寸精度造成轻微损伤;其次,设备常年连续运行引发的金属疲劳,进一步破坏了配合精度,最终导致间隙产生。一旦出现间隙,轴承润滑便会不到位,进而引发轴承位的快速磨损。更值得注意的是,该部位采用弹性挡圈进行轴向固定,直径磨损后若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往往会伴随轴向磨损,最终将导致设备意外停机,给企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据实际检测数据显示,该发电机轴承位尺寸为 Ø130mm,磨损宽度达 60mm,轴向磨损 4mm,磨损深度在 0.5~1mm 之间,已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二、传统修复工艺的局限与痛点
面对发电机轴承位磨损问题,传统修复工艺虽有应用,但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局限,无法满足企业高效、安全修复的需求。
(一)堆焊机加工
发电机转子体积庞大,拆卸与运输不仅费用高昂,且在实际操作中难度极大,严重影响生产进度。更关键的是,堆焊过程中极易对轴造成二次损伤:焊接产生的不可逆热应力,轻则导致轴弯曲变形,重则可能在设备后续运行中引发断轴等重大安全隐患。此外,焊接后的二次加工工序复杂、耗时费力,且修复后的配合精度往往难以达到设备运行要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磨损问题。
(二)激光熔覆或电刷镀
激光熔覆技术与电刷镀工艺在现场修复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现场修复难度较大,难以精准控制修复过程;另一方面,修复后的形位公差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影响设备装配精度。同时,这两种工艺均存在明显缺陷:激光熔覆会产生局部热应力影响,电刷镀则可能引发电化学腐蚀问题,均会对转子轴的使用寿命造成潜在危害。此外,二者的修复费用相对昂贵,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难以成为大规模推广的修复方案。
三、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技术:创新修复方案的核心优势
在传统修复工艺难以满足需求的背景下,企业最终选择了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技术,为发电机轴承位磨损修复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修复技术,是针对大型轴类磨损开发的专项应用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利用碳纳米聚合物材料特有的优异性能,结合针对性的修复工艺,实现高效、安全的在线修复。
该技术首先具备极强的粘结力,能够与转子轴表面形成牢固结合,保障修复后的稳定性;其次,材料拥有良好的抗压性能、抗磨损性能及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可有效抵御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损耗,延长修复部位的使用寿命;最重要的是,该技术能够实现在线修复,无需对转子进行拆卸,大幅降低了修复成本与时间成本,显著提升修复效率。与传统工艺相比,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技术彻底规避了热应力、二次损伤、精度不足等痛点,在保障修复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成为发电机轴承位磨损修复的优选方案。
|